在決定交出裝修預算、簽下施工合同之前,你一定要看清楚裝修公司的經(jīng)營模式。因為一旦合作對象選錯,不僅預算翻車、效果難堪,更可能惹上一身麻煩。以下6種常見的高風險裝修公司特征,務必提前了解,尤其是第六種——很多業(yè)主就是在這一點上中招的!
1. 靠“低價引流”,簽合同就收高額首付款
這種裝修公司往往打著“全包價888元/m2”的幌子,用極低的價格吸引預算有限的業(yè)主。然而在實際簽約過程中,他們卻會要求繳納30%以上的首期款,甚至一次性收取更高比例。低價只是誘餌,真正目的在于快速收錢。一旦后續(xù)產(chǎn)生問題,業(yè)主往往維權無門,錢也追不回來。
提醒: 合理的首付款比例應控制在10%-20%之間,且分階段付款最安全。
2. 采用“一刀切”模式,利潤固定,直接轉(zhuǎn)包
一些公司根本不管你的戶型是否特殊、設計是否復雜,一律按照固定比例提取利潤,然后將項目轉(zhuǎn)包給施工隊。這種“批量生產(chǎn)”式操作沒有個性化設計,也不考慮現(xiàn)場實際問題,只為壓縮成本、攫取利潤。一旦施工隊水平不行,工程質(zhì)量很難保障。
提醒: 要求明確施工人員是否為公司自有團隊,是否具備施工資質(zhì),是否能接受第三方監(jiān)理介入。
3. 風險全甩鍋,出問題全是別人的鍋
有些公司把風險轉(zhuǎn)嫁得非常徹底:簽約和交付過程出任何問題,一律推給施工隊或材料商,自己只負責“銷售”和“協(xié)調(diào)”。如果業(yè)主投訴,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是踢皮球,甚至還會要求你自行與施工隊協(xié)商。最終吃虧的,只有你。
提醒: 簽合同前,一定要確認責任劃分是否明確,是否寫明材料商和施工方由公司直接管理并承擔責任。
4. 套路簽單,全靠“會說話”的設計師
部分裝修公司重“簽單”輕“服務”,內(nèi)部鼓勵設計師通過各種方式贏得業(yè)主信任。不管是夸大宣傳,還是模糊報價、隱瞞陷阱,只要能簽合同就是“英雄”。在這種模式下,設計師的初衷不再是為你打造好家,而是為完成KPI。
提醒: 避免被“熱情捧殺”,看方案要實際、看報價要詳細、看設計師是否能落地實施。
5. 靠“拆東墻補西墻”過日子,資金風險巨大
這些公司資金鏈極其脆弱,項目啟動靠的是下一個客戶的預付款,而原本該用于你家裝修的費用,卻被用在了其他開支上。專款未專用,一旦經(jīng)營出現(xiàn)問題,工程隨時停工,項目爛尾風險極高。
提醒: 盡量選擇有第三方托管或銀行監(jiān)管的分期支付方式,避免大額預付款。
6. 靠廣告堆出來的“品牌光環(huán)”,但服務和品質(zhì)堪憂
廣告鋪天蓋地、門店遍布全城,看似實力雄厚,實則很多公司是高投入營銷+低成本交付。他們可能宣稱“0利潤”“VIP服務”,實際卻不公開合同內(nèi)容,閉口不談關鍵條款,以“豪華感”掩蓋管理混亂。最終業(yè)主以為找了“高端公司”,結果服務質(zhì)量還不如小型工作室。
提醒: 判斷一個裝修公司是否靠譜,看的是施工現(xiàn)場、過往交付項目和售后口碑,而不是廣告包裝。
裝修合同一旦簽下,后悔也來不及。選擇裝修公司時,不僅要看報價是否合理,更要搞清楚對方的經(jīng)營模式。是靠穩(wěn)定的工程質(zhì)量贏得客戶,還是靠不斷吸金維持運轉(zhuǎn)?別輕信包裝、別被“感動營銷”蒙蔽,理性選擇、謹慎簽約,才能少走彎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