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要: 近來,不少主流媒體在努力倡導“用腳決策”。所謂“用腳決策”,就是領導者邁開雙腳走進群眾,調查研究,問政于民,問需于民。我不懷疑這是一個領導決策的好辦法,更不懷疑策由民出的必要性,只是覺得,問題的關鍵不在“腳”上,而在“心”上。
近來,不少主流媒體在努力倡導“用腳決策”。所謂“用腳決策”,就是領導者邁開雙腳走進群眾,調查研究,問政于民,問需于民。我不懷疑這是一個領導決策的好辦法,更不懷疑策由民出的必要性,只是覺得,問題的關鍵不在“腳”上,而在“心”上。
比如說,最近由中國社會科學院“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”課題組所做的一項全國性抽樣入戶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干群關系竟然成了目前最需要處理好的社會利益關系。作為這一調查結果的背景是:領導干部的特殊化傾向嚴重,跟群眾的差別越來越大;常常被一群干部圍裹起來,群眾無法與之接近;交往的圈子里多為富人和名人等等的“陽春白雪”,少有平頭百姓之類的“下里巴人”……這一切,難道只是說明一些領導者與群眾身子離得遠了嗎?不,從根本上來說,是心隔得遠了。心相隔,身相遠。這才是關鍵。
為了保證決策的民主性和正確性,提倡領導“用腳決策”無疑是正確的。但千萬不要忘記,行動是由頭腦支配的,只有“心里有”,才能“腳上有”。如其不然,有腳而無心,即便腳行千里,也未必就能做出正確的決策,甚至還會南轅北轍。我這樣說,絕不是危言聳聽。
20世紀50年代末,為加速改變我國“一窮二白”的面貌,我們追求“大躍進”,但欲速不達,竟然導致了生產下滑、物資匱乏、人民生活水平顯著下降。原因在哪里?為了盡快找到正確答案,***回到老家湖南搞調研。他來到花明樓炭子村附近的王家灣,住到養(yǎng)豬場,不怕墻濕地潮,不嫌氣味難聞,一住就是七天。他為了弄清農民究竟吃得怎樣,竟然親手用棍子扒開糞便來觀察。當他發(fā)現(xiàn)沒有糧食,只有菜花樹葉時,他的心情很沉重,并向群眾檢討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。經(jīng)過一番深入的調查,他終于弄清,是“共產風”、“浮夸風”、“大食堂”等“左”的一套致使人民群眾深受其苦。這對黨中央最終作出政策調整提供了過硬的證據(jù)。當時,有許多領導干部響應“大興調查研究之風”的號召,到基層做調查研究,可蜻蜓點水、走馬觀花者有之,隨波逐流、附庸風雅者有之,應付差事、當作任務完成者有之,最終并沒能弄清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真實原因。問題在哪里?其中一條是因為有些干部心里沒有群眾。群眾的苦楚,他們并沒有往心里去。這樣一來,即便腿腳再勤快,怎奈那一顆無動于衷的心在作怪,怎會為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困難而付出辛苦、委屈自己呢!
“全國紀檢監(jiān)察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標兵”、四川省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的事跡集中到一點,就是心中有百姓、萬事民為先。她到南江縣上兩鄉(xiāng)洋灘村檢查貧困戶幫扶工作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厝罕娺^河困難,學生上學、百姓趕集,都得趟水過河。趕上雨天,孩子們就無法上學。她當即讓鄉(xiāng)上找來技術人員,現(xiàn)場確定了架橋的位置;鄉(xiāng)上資金匱乏,她就出面協(xié)調解決。在她的努力下,第二天基礎工程就開工,雨季到來之前就建成了一座長120米的鐵索橋。2004年盛夏的一天凌晨,王瑛偶然間發(fā)現(xiàn)了在大街上睡覺的“背二哥”(靠給行人背東西賺錢為生的農民工),在問明情況后,第五天縣**就在縣城的一幢房子里開設了“農民工公寓”,房間里電視、熱水一應俱全,一晚只收五毛錢。從此,“背二哥”們有了“家”,結束了街頭露宿的日子。
心里沒有群眾,就算領導走進百姓的人堆里,與百姓打頭碰臉,見了群眾的難處也還會是熟視無睹、無動于衷??磥?,要想“用腳決策”能夠有個好的結果,還真得先要做到“用心辦事”才行。這個“心”,就是愛民之心、為民之心。
上一篇: “諾而不捐”暴露了什么
下一篇: 城市管理應回到常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