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要: 進入家居行業(yè)3年時間了,在此期間接觸了很多業(yè)內企業(yè)老板、領導人。在很同人交流的時候,關于“品牌”的話題比較多。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,讓我受益蜚淺,但也有不少地方我不是十分認同。我認為對于品牌的認識,或許有不少的誤解。我現(xiàn)在一一列舉出來,供各位朋友參考。
進入家居 行業(yè)3年時間了,在此期間接觸了很多業(yè)內企業(yè)老板、領導人。在很同人交流的時候,關于“品牌”的話題比較多。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,讓我受益蜚淺,但也有不少地方我不是十分認同。我認為對于品牌的認識,或許有不少的誤解。我現(xiàn)在一一列舉出來,供各位朋友參考。
第一,認為品牌的產品價格一定要高;第二,做品牌一定要配套齊全;第三,做品牌就是要四面出擊,紅遍全國;第四,認為只要有“噱頭”,好好包裝一下就能迅速走向中國;第五,認為做品牌是大企業(yè)的事情,小企業(yè)根本就無能為力。
以上就是我這些年來與業(yè)內人士交流中,認為大家對品牌的“誤解”之處。為什么對以上觀點我認為是“誤解”呢?
首先,我認為品牌包含幾個層面:企業(yè)產品的標識、企業(yè)的公眾承諾及公眾對企業(yè)產品及服務的認同。產品只有轉移、流通才能實現(xiàn)了由“產品”向“商品”的轉變,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,品牌的幾個層面逐漸滲透,最終實現(xiàn)“品牌的價值”。所以說,沒有銷售就沒有“品牌”,而沒有了消費者的認同,“品牌”就失去了價值。
其次,消費者的需求是多層次的,所以我們要做市場細分和定位。各自所屬的消費群體都會有自己的“品牌”,就象普通消費者認為“飄柔”是大品牌,而不知道“藍蔻是什么東西一樣,但這并不妨礙“飄柔”成為“品牌”。所以,認為價格高就是“大品牌”,而價格低就不是“品牌”是錯誤的。在衛(wèi)浴行業(yè)這幾年的發(fā)展來看,不少高價格的產品始終沒見到大起色,而中檔產品卻風聲水起。比如說勞芬與科勒、阿波羅與箭牌。
其三,我們從第一條分析來看,我們知道“品牌”的形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,而這個過程必須要有與“消費者的互動”。很自然,交流必須要有真誠,過度的包裝會妨礙與消費者的交流。而過多的制造“噱頭”又會讓消費者產生被欺騙的感覺。所以,做品牌也需要“誠信為本”。這幾年我們這個行業(yè)已經出現(xiàn)過不知一次“德國”,這或許也可以驗證這個觀點,短期內通過包裝和炒做來打造“品牌”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。
第四,區(qū)域性特色和市場細分其實給小企業(yè)提供了一個做“品牌”的機會。大而全的思維和四面出擊、走向全國的策略是小企業(yè)不能做“品牌”的最大障礙。在安徽宣城有家白酒企業(yè),只做宣城周邊市場,發(fā)現(xiàn)也能做得很好。如果按大家的思維,白酒可能早就是一個“競爭激烈到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行業(yè)了。但這家酒廠恰恰就是這幾年才做起來的,去年還花大價錢請了李幼斌來代言。在當地,大多數全國性大品牌都不是它的對手。
以上是我對于“品牌”的一些個人看法?;蛟S這個話題是個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的“大命題”,我在這里算是拋磚引玉吧。
上一篇: 專家詳解新房驗收10招